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芳草 > 芳草2022年4期 > 〖田野文化〗过武夷山

〖田野文化〗过武夷山

分类:芳草 更新时间:2022-08-18 22:42:14

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年)入夏以来,天渐热,陆游的心也热,他一直处于兴奋之中,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自秦桧死后,高宗着力清理秦的余党,一切都在变,阳光日日明媚,他的人生前景似乎也要亮堂起来。

前日又有振奋消息传来,老师曾几,已经调任礼部侍郎,他立即去信祝贺。自他跟随曾老师学诗以来,两人常有诗文互动,曾几再仕,两人联系越加频繁,这一次,他在贺信中,除了例行的祝贺外,更加明确表达了自己出仕的意愿,陆游相信,老师一定懂他的心思。

果然,入秋不久,会稽城南三十里的云门草堂,院子里的枫叶刚开始泛黄,朝廷任命的喜讯就传到了陆家:授陆游右迪功郎、福州宁德县主簿。三十四岁的陆游,一时百感交集,他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虽然自己胸怀满满,也有父荫,依然还得靠老师的提携,不过,这个低微的从九品小官,终究使他开始踏上了仕途。

主簿这个职位,陆游立即想起了一百年前的钱塘人沈括,沈存中,他的第一个职位就是海州沭阳县主簿。某种程度上,沈括和陆游有点相像,都很有学问,入仕前都没有功名,都靠父荫和推荐,但沈括初仕要比陆游年轻十岁。沈括在他的《长兴集》卷十三中,对这个县里面最苦最累的低等职位有生动描写,陆游记忆深刻:

做官最微贱劳苦的,莫过于主簿。沂、海、淮、沭一带,方圆几百里,只要是兽蹄鸟迹所到的地方,都有主簿的工作职责。——而那些往来吊问、岁时祭祀、公私百役等杂事琐事碎事,十有八九也要主簿兼着。主簿常常忙得忽上忽下、忽南忽北,心里懵懵懂懂,昏天黑地,连风、雨、霜、雪的暗、亮、暖、寒,也完全不知道。

一句话,一个县百姓的吃喝拉撒睡,什么事情,主簿都要管。

苦是苦了点,沈括并没有抱怨,他有自己的抱负,要趁着年轻,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践上,力求能为国家、百姓做出成绩。陆游想到此,心里顿时也充满了信心,毕竟,初仕就如那久练武功总要上技场检验展示一样,选手登台,舞台宽阔而广大,然而,陆游心里清楚,舞台上空有晴阳,随时也会袭来狂风暴雨。

简单准备行装,冬日的暖阳中,陆游自绍兴往南,轻松踏上了初仕的行程。不几日,就到了永嘉地面。永清門外,瓯江中有一孤屿,上有著名的江心寺,规模宏大,江云烟水,为东南胜境,寺分东西塔,东塔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西塔建于宋代开宝年间,元丰时,东塔被皇家赐为普寂院,西塔改净信院。赵构被金人一路追得满世界跑,也曾躲到江心寺,远在南端,他以为暂时安全了,心情也大好,于是在岛上题字留念,清辉、浴光两轩的题名就被人刻到了石头上,他再赐普寂院为龙翔院,净信院为兴庆院,营造一下喜庆吉祥的氛围。赵构建都临安后,江心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楼堂馆所一时达百余间。

这样的名胜,喜爱山水的陆游自然不会放过,他让人将船摇到了江心寺,他要上岛感受一下浓郁的氛围。观景看碑,一路漫行,不想,迎面碰上了一位被众人簇拥着的年老官员,气场颇足,随从介绍说是新上任的永嘉知州,陆游没有写具体的名字,有人考证说是张九成,这一年,长陆游三十三岁的张九成正好在永嘉任上。陆游面前的这位老人,可是宋代的大名人,他状元出身,为人正直,得罪秦桧被贬江西十四年,张和曾几一样,秦桧死了,才重新被起用。陆游极佩服张九成,他博学多才,理学、经学、佛学均造诣颇深,张住江心寺,应该是想在青灯古佛中安顿一下内心。或许是品级和名望的差别,陆游在当夜写下的诗中,对永嘉的第一长官还是充满了敬意:

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也与史君同快意,卧听鼓角大江边。

(《剑南诗稿》卷一《戏题江心寺僧房壁》)

史君的千骑,显然夸张,不过,它却和主簿的孤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远去异地上任,且只是经过,偶然碰上,能有一场比较热情的交流已经算不错了,纵然年轻诗人已经小有名气,可和久在官场的大官相比,主簿显然有些底气不足,天冷风急,孤舟在江边不断晃荡,虽出生在水乡,却睡不习惯呀,一更,二更,三更,城头报时的鼓角,每一声都他听得清清楚楚。

陆游没想到的是,第二年,直言上疏而不被采纳的张九成,愤而辞官归了故里,六月就病卒。陆游闻此消息,心里对张九成又增加了十一分的敬佩。

沿着瓯江,至仙岩,穿塘河,船就摇进了瑞安的飞云江,冬日的江面,烟波微动,江水泛着金光,陆游一时心情大好: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

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

(《剑南诗稿》卷一《泛瑞安江风涛贴然》)

眼前的风景只是触发他抒怀的由头而已,这是不是预示着,他的仕途,如这一帆风顺的船一样,一片光明?!他希望如此。

船很快就到了平阳,在平阳县驿站,蜡梅正迎着他娇艳盛开:

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

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

(《剑南诗稿》卷一《平阳驿舍梅花》)

依然是借景抒情,香花满树,冷香四溢,更有梅花的高洁,此去宁德,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不负朝廷,做个好官,陆游心里涌上了一股强大的勇气。

一位年轻的基层官员,刚刚接手一个县的官衙事务,除了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和当地环境外,还有不断要适应的人际关系,可以想见,在宁德的县衙和田野大地上,不断有陆游整日忙碌的身影,不过,他心里是踏实的,主簿工作的复杂和艰辛,他思想上早就有准备。

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陆游如何工作,宁德人民给出的总体评价是“有善政,百姓爱戴”(乾隆四十六年刻本《宁德县志》卷三《宦绩》)。这个评价的核心词是“善政”,它是“百姓爱戴”的大前提。好的政绩可以理解为:处理各方面事情的业务能力强,对百姓的疾苦非常关心,许多小事,甚至都到了事必躬亲的地步。宁德百姓都在传诵,来了一个说话带着越中腔调的高个子官员,和蔼可亲。

看下面在宁德进进出出的两首诗,足见陆主簿忙碌而生动的身影。

匆匆簿领不堪论,出宿聊宽久客魂。

稻垄牛行泥活活,野塘桥坏雨昏昏。

槿篱护药才通径,竹笕分泉自遍村。

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绕吴门。

(《剑南诗稿》卷一《出县》)

霁色清和日已长,纶巾萧散意差强。

飞飞鸥鹭陂塘绿,郁郁桑麻风露香。

南陌东村初过社,轻装小队似还乡。

哦诗忘却登车去,枉是人言作吏忙。

(同上,《还县》)

春季雨季,牛在耕田,田塍上湿滑,除了耕种的庄稼人,还有谁会去生产第一线?县令可以不去,主簿却要去,他要调查了解当年的农业生产,否则心中无数,田野坡塘,小桥坏了,不能行走,要吩咐里长修好。工作忙碌,但诗人观察的眼光并没有停下来,宁德农村,景色亦别致,乡舍人家,小院槿篱上攀爬的牵牛花,越过藩篱,甚至将路面占领,劈开竹子做成的水槽,清清泉水汩汩流进农户的小院,春风染绿宁德的田野大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桑叶葱绿,苎麻清香,百姓辛勤劳作在他们的田地上,陆主簿虽然跑东跑西,毕竟不像农人那般辛苦,他是管理者,不用真的赤脚下田,和农人们相比,他简直太幸福了,他对自己不断涌出的诗的灵感,甚至都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表面上我在忙,实际上是在走马观花。相比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陆主簿真的是宋朝非常优秀的基层干部。

陆游到任前一年的五月,宁德县的城隍庙已经极破旧,它会妨碍政府将要举行的祭祀,不利保民安康,而祭祀城隍是国家大事,于是,宁德代知县陈摅就组织人员修缮。陆游到任时,恰好城隍庙修缮竣工,陈代县令对陆游吩咐道:陆主簿文才一流,这个记就由你来写吧!

对于这样的记和序,陆游自然是小试牛刀,往后接下来,他还要去京中为朝廷写不少的诏诰呢。我们看中间一段,宁德为什么要修城隍庙:

宁德为邑,带山负海。双岩白鹤之岭,其高摩天,其崄立壁,负者股栗,乘者心掉。飞鸾关井之水,涛澜汹涌,蛟鳄出没,登舟者涕泣于父母妻子别,已济者同舟更相贺。又有气雾之毒,蛙黾蛇蚕守宫之蛊,邮亭逆旅,往往大署城壁,以道出宁德为戒。然邑之吏民独不得避,则惟神之归。是以城隍祠比他邑尤盛。

(《渭南文集》卷十七《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

宁德靠山临海,自然条件其实恶劣,风大浪急,大鳄出没,百姓出行,交通事故频繁,林深雾厚,毒障众多,人们常常告诫去宁德要当心再当心。这样的地方,更需要城隍神的庇佑。陆主簿的记,层次分明,说理性强,言辞简洁而优美。

感动神明,文字也必须精美,否则城隍老爷会挑剔的,陈代知县,看着陆主簿的这篇记,满意地笑了,自然,新落成的祭祀大典也热闹非常。

公务之余,陆游到周边县赏山水,一般的文人都喜欢:

近水松篁锁翠微,洞天宫殿对清晖。

快晴似为酴醾计,急雨还妨燕子飞。

道士昼闲丹灶冷,山童晓出药苗肥。

拂床不用勤留客,我困文书自怕归。

(《剑南诗稿》卷一《雨晴游洞宫山天庆观坐间复雨》)

这一年的夏天,他去罗源县东北的洞宫山游玩。罗源紧挨着宁德,他要去洞宫山的天庆观,经过一个叫马岭的地方,见荆棘丛中有崖石,刻着“树石”两个大字,奇古可爱,陆游立即让跟随的仆人,将周边荆棘去除,弄干净了才发现是“才翁所赏树石”六个字,才翁是谁,苏舜元,北宋庆历年间进士,庆历六年(一〇四六年)出任福建路提刑,是个清官好官。陆游立即让人告诉罗源知县,将苏舜元的题字用护栏保护起来(事见《老学庵笔记》卷四)。

松竹深处,藏着一座天庆观,道观旁,飞瀑连天,贴近石壁,水花滴进衣领,瞬间散发出淡白烟雾,那是冷和热的对视交流。炎炎夏日,在这洞天宫殿,晴雨相间,太阳只为酴醾花而开,燕子在急雨中飞翔,道士们无所事事,炼什么丹呢?天地间打坐冥想,最好的修行。喝过几盏茶,又一阵急雨过去,陆游站起身子,拍拍久坐有点麻痹的双腿,谢绝道士们的盛情挽留:不住夜了,还要赶回县衙,一大堆公务等着呢!调福州任决曹后,陆游又来过一次天庆观,想必,这里的洞天福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宁德时间虽短,陆游却结识了好朋友朱孝闻,友谊一直持续到终生。开禧元年(一二〇五年)秋,八十一岁的陆游突然梦见了在宁德和老朋友一起的快乐场景:

白鹤峰前试吏时,尉曹诗酒乐新知。

伤心忽入西窗梦,同在峬村折荔支。

这首载于《劍南诗稿》卷六十二的诗虽短,题目却很长:予初仕为宁德县主簿而朱孝闻景参作尉情好甚笃后十余年景参下世今又几四十年忽梦见之若平生觉而感叹不已。青田人朱孝闻,绍兴二十四年进士,陆游为宁德主簿,朱孝闻是县尉,在宋代,尉的职级,在主簿之下,每县有一尉,如果一个县没有主簿,则由尉兼任。登科四年后才做一个偏僻地方的县尉,朱的仕途也不怎么顺利,陆游和朱孝闻,浙江同乡,似乎有点同病相怜,一起工作,一起喝酒,一起作诗,愉快相处,岭下僧舍,小槽红酒,晚香丹荔,快乐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可是,朱兄死得早呀,他都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唉,这个梦,难免不让陆游感叹。

宁德市城区,白鹤峰南麓的南际公园中,一尊乳白色的陆游塑像静静伫立,他纶巾博带,双手背后,深情远望前方。巍巍的白鹤峰,淙淙的流泉,一直无声而柔情地陪伴着陆游。宁德人民八百六十多年不忘陆主簿,这是对他“善政”最好的诠释。

绍兴二十九年秋,陆游已经在宁德前往福州的路上了,他的新职务是福州决曹,审理一般案件,专管司法,从九品到正九品,升职总是让人快乐的。

古代官员,许多都要亲自审案,所谓父母官,就是要为百姓做主,公平公正公开,不少名人都留下审案的例子。福州决曹,审理一般案件后,最后要由郡守裁定。陆游关于审案的例子记载极少,他在严州任上写过一篇《与尉论捕盗书》(详见《渭南文集》卷十三),记载了做宁德主簿为捕盗事困扰的事,起先老是抓不到盗贼,后来向退卒了解其中原委,原来是百姓怕牵连不敢报案,后广泛发动群众,终于捕捉到了不少盗贼。或许,他对初官时的工作记忆深刻,或许,他认为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记录,但职责决定了陆游一定审过不少案。

忙中偷闲,福州的景色必须要去观赏,这也是工作方法之一种,不了解民风民俗,如何做好工作呢?有人统计,陆游在福州决曹的一年多时间里,写了一首词、三首诗、六篇文章(启和书各三篇)。从数量上讲,确实少,这也侧面反映了他工作的忙碌。或者,写了不少,是他自己不满意,都删掉了。诗文虽少,有三首值得一说。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剑南诗稿》卷一《度浮桥至南台》)

福州南边九里左右,有南台江,江阔九里,江上有浮桥,横跨台江。或许,福州炎热的天气不太适应陆游,他刚到福州就生病了,自然,工作和考察都要暂时停下来。人们说,外闽江中南台岛那里风景极好,病愈后的陆游,首游地就选了去南台。许多船连接起来的浮桥,踩上去还是有点胆怯,波涛汹涌,浮桥晃动,慢行慢行,一个不平衡,就会落水,不过,前方岛上美景在等待,一咬牙,这就到了南台。寺庙钟楼,晨钟暮鼓,茅屋村舍,炊烟袅袅,彼此相连,喝足了酒,茂密浓荫的榕树下,横笛醉吹,虽已近中年,白发渐生,但陆游感觉依然年轻,他有许多的事要做!

绍兴多水,但镜湖水、运河水与福州傍依的大海相比,依然是少而又少,至少,没有大海那种磅礴的气魄,陆游对海充满了兴趣,多次看海写海:

我不如列子,神游御天风;

尚应似安石,悠然云海中。

卧看十幅蒲,弯弯若张弓。

潮来涌银山,忽复磨青铜。

饥鹘掠船舷,大鱼舞虚空。

流落何足道,豪气荡肺胸。

歌罢海动色,诗成天改容。

行矣跨鹏背,弭节蓬莱宫。

(《剑南诗稿》卷一《航海》)

大海宽广的胸怀,感染了陆游,他不再害怕,甚至觉得很亲近,虽然没有列子御风而行的那般逍遥,却觉得有点谢安那样的神情逸致,风急浪高,闲谈如故。一边喝着酒,一边看大海,喝多了,躺倒船甲板上,抬头望船帆,这艘艨艟舰船,用十幅蒲草编成巨帆,看着就像是一张引而不发的大弯弓。突然,有高高的银山矗立起来,那是大海卷起的波涛。又突然,大海安静下来了,波平得如青铜宝镜,巨大而晶莹。呀,快看,觅食的海鸟,它们扇动起翅膀,飞快地掠过船舷,潜游的鲸鱼,猛地跃出海面,它们想在半空中跳舞吗?哈,即便我远离家人,只要心中有追求,我就不怕,我要跨上九万里的鲲鹏脊背,扶摇直上,我要去海上神山蓬莱宫,悠游踏歌!

陆游的想象,将大海的波涛和着十一分的酒意,恣肆汪洋。

每想起航海的经历,陆游就情不自禁,念念不忘在福州看海的日子,他看海,还两次写到了台湾,研究者认为,陆游《感昔》与《步出万里桥门至江上》两首诗,如果站在中国诗歌史上用诗描写台湾的角度看,他是第一人。

行年三十忆南游,稳驾沧溟万斛舟。

常记早秋雷雨霁,柁师指点说流求。

(《剑南诗稿》卷五十九《感昔》其一)

久坐意不怿,掩卷聊出游。

一筇吾事足,安用车与驺。

浮生了无根,两踵蹋百州。

常忆航巨海,银山卷涛头。

一日新雨霁,微茫见流求。

西行亦足快,纵猎南山秋。

(《剑南诗稿》卷八《步出万里桥门至江上》)

这里引用了上诗的前十二句,诗人在“流求”句后有自注:“在福州泛海东望,见流求国”。流求,即“琉求”,就是现在的台湾。陆游公务之余常坐船浮海,晴空中,视野通透。那边,远方是哪里?陆游问。流求。舵手答。自从知道了流求后,陆游只要坐船出海,就时常搭手远眺并出神,他或许想记了唐朝的桐庐人施肩吾,他高祖陆轸曾遇见过的“神仙”,唐元和十五年的进士,施做官后不久就辞隐当了道士,后来天下大乱,施率族人去了澎湖列岛,后人曾誉其为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施肩吾的诗名也很大,《全唐诗》留有他一百五十一首诗。流求的施真人,您还好吗?陆游内心发问,若有所思。

写作的人,一般都仔细观察,爱动脑子,即便他走到大街上。这一日午后,陆游经过福州的万寿寺塔,阳光倒映着塔的影子,他立即想起沈存中的《梦溪笔谈》。沈括讲,塔有影必倒。细看眼前,确实有塔清晰的影子。后来,陆游在成都见过的正法塔,蜀都见过的天目塔,亦都有倒影。塔幾十丈高,而影只二三尺,塔的影子,或自天窗中下,或在廊庑间,都可以看得到,只是不明白什么原理。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八里记载了这个见闻,今天看来简单,就是小孔成像。

绍兴三十年正月,福州的酴醾花已经竞相怒放斗艳,陆游收拾完简单的行李,向前来送别的朋友们一一作揖:去临安找我喝酒,谢谢你们!他的新职务还没有明确,不过,吏部通知他即刻前往京城报到。

二十年后,陆游的脚步将第二次踏进福建。

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年)八月,陆游满怀希望自蜀州回到京城,休息了几天,孝宗百忙之中接见了他。陆游望着比他小两岁的孝宗赵眘,头上白发差不多已经盖满,威严的神情难掩疲惫。赐座。谢皇上。必须的礼节后,陆游有些放松下来。

“务观爱卿,这次入蜀,时间长了些,不过,爱卿的情况朕还是清楚的,你对国家和朝廷忠心耿耿,有激情,做事勤勉”。皇帝这样开场的意思很明白,你不要有什么怨言,你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谢皇上挂念,臣一切安好。所有的困苦,臣都不怕,就怕闲着”。陆游答的是真心话,自宁德主簿初仕以来,无论什么职位,他都努力为之,干好了才是对国家负责,也不辜负推荐他任职的人。

“爱卿的诗才也越来越高,你的许多作品,我都读过。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得真好!朕佩服爱卿的雄心壮志,朕喜欢爱卿诗中的豪情气概。朕也想有作为呀,可是,朝廷的事情太复杂,金人太野蛮,太贪婪,北伐的事,弄不好就自伤八百,国家还有灭亡的危险”。皇帝说的也是事实,朝堂上,永远都是一会儿主战,一会儿主和,从历史看,主和派把持朝政的时间更长。

“陛下呀,抗金和复国,主要取决于您的决心和意志,我们和金人,斗智也斗勇,金人表面强大,内里其实也虚,岳飞韩世忠张浚,许多次战争实例都可以证明金人也有弱的地方,而且,我国百姓抗金的积极性很高,每年交给金人巨量的银子和帛绢,都是百姓的血汗钱。臣以为,决心,人才,策略,民意,几方面合力,形势就会逆转”!陆游依然试图说服皇上,鼓足勇气,任用贤能,可是,他知道,眼前这位皇帝,虽然有恩于他,也算勤勉之君,但在多方的夹缝中,仍然显得有点胆小。

“务观爱卿,你說的这些我都理解,可事情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我们还是说点别的有趣的事情吧,巴蜀的风物风情历史,听说你带回了一个漂亮小妾”?皇帝说完,看着陆游慢慢泛红的脸,似乎有点小得意。

这场君臣问答,表面轻松,陆游心里,却不断升起凉意,皇帝已经不太关心抗金收复的事了,就在这一年的正月,主战派陈亮上书论时政,遭到孝宗的宠臣曾觌(龙大渊已死,曾觌依然活跃)的排斥,礼部尚书范成大也被罢回乡了。尔后的任命,更让陆游心凉:提举福建常平茶事。去那里管茶叶生产吧,多弄点税收,管牢每年给皇家上贡的茶叶质量。

离开山阴已经九年了,去福建任新职前,必须要回去一下。

陆游这次返回故里,差不多住了一个半月时间。房子长时间没人住,很快就会破败,风雨中的三山别业,不少地方已经残破不全,必须好好整修。邻居老友,周边风景,都要去拜访看看,疲惫的心,只有回到如画的山阴,才会安定下来。

故乡的一点一滴,似乎都促动着诗人敏感的神经,这一个半月,陆游写下二十多首诗,风情依然是主体,不过,刚刚归来的蜀地,也如一个鲜活的人,开始入他的梦了,这些梦在他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会持续到人生的终点。

放翁五十犹豪纵,锦城一觉繁华梦。

竹叶春醪碧玉壶,桃花骏马青丝鞚。

斗鸡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

壮士臂立绿绦鹰,佳人袍画金泥凤。

椽烛那知夜漏残,银貂不管晨霜重。

一梢红破海棠回,数蕊香新早梅动。

酒徒诗社朝暮忙,日月匆匆迭宾送。

浮世堪惊老已成,虚名自笑今何用。

归来山舍万事空,卧听糟床酒鸣瓮。

北窗风雨耿青灯,旧游欲说无人共。

省庵兄以为此篇在集中稍可观,因命写之。游。

(《剑南诗稿》卷十《怀成都十韵》)

“放翁五十”,虽是诗韵的要求,写下这四个字,陆游还是有点难为情,已经五十四了,浮世堪惊老已成,诗酒茶,美女桃花骏马,还有斗鸡和打猎,锦城的美好生活,真是让人留恋。陆游写完这首诗,站在一旁的陆子元连连夸奖,子元叫省庵,是陆游的同祖父从兄,省庵接着鼓动陆游:务观兄有一手好字,不如将此诗书法,送给我!陆游擅长行草,朱熹称赞“务观笔札精妙,意致高远”,不一会,一幅纵三四点六厘米,横八十二点四厘米的纸本行草就展示在省庵的面前,省庵看着陆游的书法,高兴得有些手舞足蹈。

陆游的这幅亲笔书法,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力跌宕振发,风起云涌,书风亦瘦硬通神,清健洒脱,性功两见,词翰双美。后纸有明陆釴、谢铎、程敏政、王鏊、周经、杨循吉、沈周题跋。卷中钤有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玺及“商丘宋荦审定真迹”、“陈宗后印”等鉴藏印章。

淳熙五年十月末的一天,天下着大雨,陆游只身自山阴启程,或者,他只带老三或老四随行照顾,家小都留在了三山别业。因雨太大,道路泥泞,当天只好在天章寺借宿了一晚,不过,心情还不算坏,“解衣一笑僧窗下,几两青鞋了此生”(《剑南诗稿》卷十《大雨中离三山宿天章寺》),既然想通了嘛,哪怕前程长路漫漫。

经过诸暨的干溪、枫桥、双桥、牌头,到达义乌,过义乌绣川驿,湖头寺,没几天就到了衢州道中,江山江郎山那三座巨石峰,惹得陆游诗兴大发,一连吟了两首:

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

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

(《剑南诗稿》卷十《过灵石三峰》其一)

陆游一反以往有点严肃的面孔,调皮起来了,这三座石峰呀,你们太高了,你们吓倒我老汉了,五千仞,一仞约等于七八尺,你们拔地向天,盖过蜀道,盖过吴山,但是,且慢,你们虽高,真不算什么,我不怕你们,劳烦你们蜷缩到我的小诗中来吧!诗人的幽默和气概,就是一种胸怀,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

过仙霞岭,然后南下,进入建宁府,再途经浦城、水吉。十一月的天,闽中山区已是彻骨的寒冷,浦城道中的鱼梁驿,溪流绕屋,夜里又下雨,炭炉虽然烧得很暖和,但凌晨醒来还是觉得冷,得加炭才行。

终于到达建安郡(现福建建瓯市)的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任所。

别看此地偏僻,却和孝宗赵昚有关。他先是被高宗分封建州(今建瓯)做建王,不久被立为太子。孝宗认为,建州这地方有帝王之气,破格擢升建州为建宁府。建宁府是南宋全国的十个府城之一,下辖建安、瓯宁、建阳、浦城、崇安、松溪、政和等闽北各县,府治设在建安,是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陆游到达任所,正是建安蜡梅漫天遍野绽放的时候。爱梅之人,见了如此别致的梅花,自己的心情也如梅花般盛开,他一口气写下十首咏梅诗:

其一

空谷佳人洛浦仙,洗妆真态更婵娟。

广平莫倚心如铁,撩起清愁又破禅。

其二

月中疏影雪中香,只为无言更断肠。

曾与诗翁定花品,一丘一壑过姚黄。

其八

探春岁岁在天涯,醉里题诗字半斜。

今日溪头还小饮,冷官不禁看梅花。

(《剑南诗稿》卷十《梅花绝句》)

这梅花,是空谷佳人,是河洛之神,姿态曼妙优雅。一日,曾几老师问陆游:梅花与牡丹,你认为哪一种更好呢?当时,陆游答得王顾左右而言他,牡丹自古以来就是第一,而梅花却有不同的说法。虽然,陆游在蜀地专门写了彭州的牡丹,对其大赞,但看了建安的梅花,陆游觉得它更能和人联系,撩他这个冷官的心魄,梅花树下饮酒题诗,歪歪斜斜的字体,正是断肠人心声的倾泻。陆游眼里,这里一丘一壑的梅花,都要超过彭州百姓姚氏家的千叶黄花牡丹,虽然那是最好的牡丹。其实,陆游这是借此地梅花,赞他心中所有的梅花,蜀地梅花,临安梅花,山阴梅花,皆无意争春,任群芳嫉妒,尽管知道终要零落成泥成尘,依然香如故。那些苟且的主和派,你们这样做安心,就这样做吧,我不会和你同流的!

情抒够了,皇帝交代的工作也耽误不得。陆游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凤凰山的北苑茶焙生产基地巡视,那里方圆三十里,北苑贡茶的历史已经数百年了,算是御茶园,凰山山麓,还建有茶署。从凰山脚往上走约三里,有九道门,沿路建有亭台轩榭,其中最大建筑叫中堂。在最后山坡的一块巨石上,有早期茶盐官宋襄书法的碑文,说明贡茶园的性质隶属于范围。碑刻至今已九百八十年,仍文字清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宋徽宗甚至親自为北苑贡茶写了一部专著《大观茶论》:“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蔡襄还在龙凤团茶的基础上,创制了小龙团,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其品精绝,谓小团,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陆游自然也对建安茶倾注了十二分的热情,为其打出了天下第一的广告:

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雪飞一片茶不忧,何况蔽空如舞鸥。

银瓶铜碾春风里,不枉年来行万里。

从渠荔子腴玉肤,自古难兼熊掌鱼。

(《剑南诗稿》卷十一《建安雪》)

经过冬的酝酿和寒雪的洗礼,建安茶以蓬勃的姿态活跃在春风里,白茶汤在黑茶盏上空画出淡淡的袅袅云烟,入腔绵绵淳厚,喝着这样的茶,也不枉万里之行了。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挽梦回。

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

(《剑南诗稿》卷十一《试茶》)

新茶已经出焙,小吏仔细地将茶煎好,这项工作他做得极细,每年这个时候,新茶出品,都要先送管理主官试品,看有什么不足之处,小吏正要将茶端上,却听得陆游正在北窗下高卧,鼾声如雷。没有几分钟,却见主官已经醒来,主官揉揉眼说:这茶太醇香了,将他从梦里生生牵回。《试茶》,《烹茶》,《昼卧闻碾茶》,茶成了陆游的安慰剂。

然而,品茶,观景,游寺,睡觉,这鸡肋(又是鸡肋,夔州通判他也这样认为)之职,陆游有时觉得真是百无聊赖,“睡足平生是建州”(《剑南诗稿》卷十一《送钱仲耕修撰》),但越睡得多,越想念往昔的日子,想蜀地,思故乡:

正当九月十月时,放翁艇子无时出。

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

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藕。

(《剑南诗稿》卷十一《思故山》)

《思故山》,《思故庐》,《初秋梦故山》,《客思》,《客意》,《归思》,《思归》,故乡的父老乡亲,故园的乡情乡意,一切都那么的浓烈。

心情不好,身体也自然状况频出,况且已是人过中年,这一年的端午节,梅雨纷纷,祭奠完屈原,陆游“病来一滴不饮酒,但嗅菖蒲作端午”(《剑南诗稿》卷十一《建宁重五》),一想起屈原,陆游就禁不住泪流纵横,徒生忧愁,情绪低迷,报国心志得不到舒畅的伸展,还得提防间暗地里随时刺来的冷枪。

如此,陆游就将诸多的不如意,演织成他倾泻的诗句,失望,孤独,空虚,甚至还有《婕妤怨》,以汉成帝时班婕妤的命运来伤悼自己,建宁只待了九个多月,却写下了一百三十多首诗。这一年的夏天,他将在闽收集的碑帖和随身带来的图书,一并寄往山阴,身体不好,眼睛也累,索性懒得看书,多做做梦吧,即便白日梦,在梦中,他总可以自由驰骋的,谁也管不着他。曾觌们依然把持着朝政,将书运回家的另一层意思也极明显,这闲官,随时可以不做!

陆游似乎有预感,他也不死心,难道孝宗会让他一直在建宁弄茶叶吗?

果然,淳熙六年的九月,孝宗有旨来,宣陆游进京。

立即打起简单的行李,告别建安,他要轻装绕道武夷山,那里,有他少年时的梦想。

楚泽吴山已惯行,武夷从昔但闻名。

北岩小寺长汀驿,且喜游山第一程。

(《剑南诗稿》卷十一《别建安》第二)

建安城西二十里,有北岩寺,送行的人到此为止,当夜,陆游就宿在北岩院,星空广阔,寺院里的灯火显得特别孤单,但一想到要进入武夷山,陆游心里还是禁不住喜悦。次日傍晚,过长汀驿:

晚过长汀驿,溪山乃尔奇!

老夫惟坐啸,造物为陈诗。

鸟送穿林语,松垂拂涧枝。

凭鞍久忘发,不是马行迟。

(《剑南诗稿》卷十一《长汀道中》)

长汀驿,也叫长汀铺,就在建溪河畔,驿前有跨河的长汀桥,位置在现今的建瓯市徐墩镇,该镇政府所在地至今还叫长汀村。这里的溪山,使得陆游停下来,久久注视,溪边长坐,面对大山和溪水,任意地吼叫几声,将声音有意拖得长长的,吼完,全身通透舒畅极了。这里似乎是鸟类的天堂,林间溪边,松垂拂涧,各种鸟,从早到晚忙个不停,陆游几声大吼,众鸟纷纷惊起,以为来了什么怪物。看够了景,太阳已经落山,唉,还要再赶一会路,走吧,跨上马,又着实看了好一阵。

又一个傍晚,陆游到了崇安境内的黄亭铺,天下起了雨,此地距武夷山只有四十里地,住一夜吧,诗兴照样大发: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黄亭一夜风吹雨,似为游人洗俗尘。

(《剑南诗稿》卷十一《黄亭夜雨》)

这一夜,诗人睡得很踏实,尽管一夜风雨,但他根本没有听见,且做了个美美地梦,梦里已经在游千峰百姿的武夷山了。夜晚,风雨,倦鸟的哀鸣,都是容易滋生忧愁的情景,而清晨起来,面对这样的情景,诗人依然开心,哈,好,这一夜的雨,就是为我洗尘的!

陆游开始面对面接触武夷山了。秋日的晴阳下,武夷山的三十六奇峰,碧空如洗,毫无纤云。独特的山,犀利的岩,神奇的洞,给充满道家情怀的诗人以无限的想象,他幻想着眼前的大王峰,拔地万仞,矗立云表,上锐下敛,峭壁斗削,下面那深深的洞穴,十分适宜修道,叮咚流泉,前方广阔,流云从脚下飘过,鹤与猿与他做伴。

尽情登山,然后在九曲溪中泛舟。武夷山的溪并不温驯,《泛舟武夷九曲溪至六曲或云滩急难上遂回》(《剑南诗稿》卷十一),由此,诗人想到了急流勇退的哲理,如果强意逆行,则有遭遇粉身碎骨的可能。

美丽的山水,及时舒缓了诗人愁结的心绪,武夷山之行是快乐而轻松的,奇事趣事不少,《过建阳县以双鹅赠东观道士为长生鹅观俯大溪鹅得其所矣武夷险绝处有仙船架崖壁间数日前大风吹堕船木数寸坚硬如石予得之皆此行奇事也各赋一诗》(《剑南诗稿》卷十一),陆游送东观道士鹅,场景一定感人:卖鹅者挑着一担鹅过来,鹅见陆游,嘎嘎叫个不停,有两只还一个劲地咬着陆游的衣服不放,陆游猛然想起唐朝《朝野佥载》中的那只长生鹅了,他的唐朝越州老乡祖录事,某天早出,见担鹅向市中者,鹅见录事,频顾而鸣,录事乃以钱赎之,至僧寺,放为长生。陆游立即摸出钱来,买下那两只咬他衣服的鹅,叮嘱道士放做道观的长生鹅。看那两只鹅在溪边开心的样子,陆游还想起了王羲之,山阴道士养了一大群鹅,王羲之极喜欢,道士就对王羲之说:您如果帮我写《黄庭经》,这一群鹅都送您!王羲之写完,笼鹅而去,一点也不客气。至于陆游在武夷险绝壁崖处见到的仙船架,其实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悬棺葬,他如果知道是古人的骨函,就不会兴致勃勃地玩摩那坚硬如石的船木了。鹅的故事还在继续。

铅山县西南十五里,有著名的鹅湖,旧时有人蓄鹅于山,待鹅长育成群,复飞而下,鹅湖就是这么来的。这里还有鹅湖寺,唐大历中,大义禅师结庵于此,宋咸平间,赐额慈济禅院,景德四年,赐改仁寿。陆游追着鹅湖而来,他到达时,已是初秋,湖中莲荷,叶子依然有些绿意,却开始现出明显的衰败,枯叶渐渐成了主角,这一夜,陆游宿在鹅湖寺。

陆游躺在寺院的硬板上,寒灯映床,瞪着两眼想他的好朋友朱熹的辩论。鹅湖上空,长久而激烈的“鹅湖之辩”声再一次响起。四年前的四月,陆九渊,朱熹,这两位心学与理学的大师,在这里,正儿八经地举行了一场大辩论,与会还有陆九龄,吕祖谦等。陆游知道,比他小五岁的朱熹,无所不学,学问博杂而丰富,佛老兼擅,因李侗老师的倾心传授而得二程理学的正传,鹅湖之辩时的朱熹,已经完成了四书集注,理学体系初步建立。对朱熹来说,这场辩论是必须的,只有通过大辩论,他的理学体系才能构建,学说影响才能扩大,他力图使经学、史学、哲学及文学,都能有机地融入理学中去,如果能将其他学派排斥,那就太理想了。

朱熹有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从《朱子语类》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大致四点,这是他理论的精髓:

宇宙的本原是“理”,一切天地万物,都是“理”的体现;

未有天地之前,“理”就存在,“理”不生不灭;

社会变动,是一种气运循环,有盛有衰;

理一分殊,天地万物一个理,如金木水火土为气之精英,人一个理,遵循仁义礼智信,这是全体与个别、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再说陆九渊(一一三九年至一一九三年),南宋心学理论体系的创始人。江西人陆九渊显然早慧,虽然小陆游十几岁,但陆游对这位宗亲敬佩有加。陆九渊十三岁就有志于古人之学,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理论: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之中,宇宙就是吾心。陆九渊读书有疑,却不重视著述,强调“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对前人的学术和社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但在理学上,他与朱熹有重大分歧。

淳熙二年初,吕祖谦到武夷拜访朱熹,住了一个多月,朱熹送老朋友到鹅湖。而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和陆九渊的矛盾,特地约了陆九渊、陆九寿兄弟与朱熹相会,大家畅快地聊一聊,求同存异。这场争辩不去展开,大家都知道结果,陆游也知道结果,你说我支离烦琐,我说你无言空疏,谁也说服不了谁。陆游不知道的是,九年后,朱陆又进行了无极和太极之辩。朱学,陆学,还有吕祖谦的吕学,成了南宋学术思想中的鼎足而三的主要学派。

住在鹅湖寺的这一夜,陆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又想起了入蜀的八年,南郑的军旅生涯,秦山苍苍,铁衣枕戈,睡觉身满霜,拥马涉沮水,飞鹰上中梁,越想越激动,抚枕慨以慷,索性披衣起床,写下《鹅湖夜坐书怀》(《剑南诗稿》卷十一)著名长诗,天色已微明,陆游写完,泪如滂沱。

(责任编辑:宋小词)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等,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錦》《乐腔》《笔记的笔记》《而已》《袖中锦》《九万里风》《霓裳的种子》《夷坚志新说》近三十余种。主编浙江散文年度精选、风起江南散文系列等二十多部。作品曾入选几十种选刊,曾获鲁迅文学奖、北京文学奖、上海市优秀文学作品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报人散文奖等奖项。

分类:田野文化 作者:陆春祥 期刊:《芳草》2022年4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